用心育人 匠心传道 ——“新结构 新境脉”教学展示交流暨华东师大一附中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于2025年4月11日在华东师大一附中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1日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实践成果,以“新结构化”教学推进“双新”课改落地,撬动高中课堂育人方式转变,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生创建优质的“悦动课堂”生态,以实际行动向百年校庆献礼,2025年3月24日至3月28日,在党总支和校长室领导下,华东师大一附中举办了“新境脉 新结构”教学公开展示周活动。8位青年教师在讲台上展现了“新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展现了附中年轻一代教师锐意改革、精进教学的行动和决心。共有来自全市各个学校300多人次老师参与现场观摩,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的老师全程参与了线上观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月11日,吴茎洁、卫佳琪、陆旖颋、姚旭栋、张梦五位教师从课堂走进讲堂,阐述自己对于“双新”课改的实践反思,传承学校研究型文化的文脉。本次教学展示反思交流活动由华东师大一附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耸老师主持。

吴茎洁老师立足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探究,在直觉与科学之间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情境场与问题链的协同作用,用科学探究的四部曲“提出猜想”(假设)“实验验证”(验证)“理论推导”“模型推广”(归纳演绎),推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发展。

卫佳琪老师一课说千年,登高望远的大情境和大任务,引人入胜的典型案例组合,高立意设计,低身段切入,问题链推进,情境线配合,从课堂的建构,到最后作业的解构,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演变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获得比概念、事实更为珍贵的学习领悟——大观念。

姚旭栋老师具有强烈的结构思维,关注教考一致,教学评一体,在选择情境方面,能够深入思考情境的代表性、结构性和生成性,在归纳工艺流程优化的一般思路中,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学科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陆旖珽老师聚焦如何让学生对写作任务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上作好写作准备?两个问题分别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关键能力,兼顾了非认知因素和认知因素。陆老师直面学生写作的空泛化真问题,重视思维导图的支架作用,和AI助力 + 三个助手平台的技术支持作用,产生了精准的教学效果。

张梦老师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设计大情境,明确关键问题,情境与任务相互交织衍进,反馈环在不同阶段层层深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研究的情境,把科研问题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以科研思维引导学科素养的提升。

最后,教师发展中心陈耸主任对五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提到:本次交流活动以“用心∙匠心”为主题,匠心体现在五位老师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从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精心设计,优化实施。还有多位老师重视与时俱进,尝试以AI辅助学习,跨出了从观念到行动的关键一步。从用心到匠心,我们看到的是教育家精神在附中课堂的显现,这种用心和匠心,也一定能够传承并发扬学校的研究型文化,将研究二字写在双新课改的第一线。

联系方式

  • 校址 : 上海市虹口区虹关路88号
  • 邮编 : 200086
  • 电话 : (021)65033319
  • 邮箱 : sdfzweb@sina.com.cn

微信公众号

沪ICP备06004814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0902001218